张浩朱允熥_第156章大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6章大头 (第1/3页)

    让我们把画面,拉回应天府,紫禁城。

    东宫景仁殿,朱允熥正在接见刚刚升任工部侍郎的练子宁。

    练子宁四十出头,既有读书人的儒雅又有能臣的干练。此时大明所取之士,还不是那些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更不是后来那些心术不正的读书人。尽管现在地方官场上,吏治有些瑕疵。但是枢这些官员们,大多还是正气之人。

    “臣,参见太孙殿下!”

    “无须多礼!”朱允熥对于历史上这些忠臣义士总是高看几分,温和的笑道,“赐座!”

    “臣多谢殿下举荐之恩!”练子宁坐下后奏道,“臣愚钝,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话过了,现在才是个侍郎就要死而后已!孤以后还指望给你做更大的官呢?”朱允熥笑笑,又道,“你在工部,管着造币的差事对吧?”

    “正是臣份内之事!”练子宁回道,“殿下可是有心铸币?”说着,面色一顿,正色道,“殿下,如今大明未有钱荒。造币一事,涉及地方采矿,征发民户..........”

    这就是朱允熥喜欢的臣子,好臣子未见得都是明鉴万里之人,好臣子首先要让君主,看到所行之事的危害,不能报喜不报忧。

    “不是铜币!”朱允熥打断对方,开口笑道,“你上前一些,看看这是什么?”

    练子宁上前,只见朱允熥的御案上摆着一锭五十两的银锭。

    首发网址https://m.

    “这是户部的压库银,孤借来一锭!”朱允熥笑道。

    “殿下,是要造银币?”练子宁忽然心有所悟,开口说道,“可是,银子虽好,但民间尚少,百姓缴纳赋税,还是以粮布铜钱为主!”

    现在还不是大航海来临,全世界白银疯狂涌入的年代。但是白银作为货币,古已有之。

    “农人百姓那里没有,但是孤听说江南各处,商人们已经开始用白银折算。”朱允熥说道,“白银利于携带,又不会贬值,那些海商来大明买东西,也都是用白银。”

    “臣略有耳闻,但民间的白银成色斑杂.........”

    “这就是孤要造币的原因!”朱允熥笑道,“户部的银子都是收集了散碎银两之后,重新熔炼铸造的。造成之后成色最好,可是这样一来损耗也大。往往十两银子,最后只能得九两的纯银。这样以来,国家不是吃亏了吗?”

    “而且在民间,由于银子成色驳杂,一直难有明确换算标准,也不利于流通兑换。商人地方大族还好,若是小门小户的,手里有了成色差的银子,兑换铜钱往往换不到官价的比例。”

    “他们是换不到,但是地方官府却可以在其渔利,按照官价收取,然后把克扣的饱私囊。再把劣质银子上缴国库,如此一来岂不是一个死循环?”

    “于国于民都不甚有利,所以孤想着,干脆国家造币,统一度量,样式,重量。既可以方便兑换,又有利流通,何乐而不为?”

    银币这事其实一点不难,古人能想到用铜制钱,怎会想不到用银子铸钱?既方便,又杜绝了一些隐藏的漏洞。

    不是想不到而是不去做,明清两朝都是白银作为国家货币。如果统一的白银的规格和汇率,那么官场上下不是少了一份大收入?现在如果不定下来,等将来火耗银这事再加在百姓头上的时候,神仙都动不得这块蛋糕。

    (火耗银从明代开始。明朝的大部分官,真是打仗不行,治国不行,但是收钱的名目,一等一。)

    还是那句话,改革要趁早。不能把难题,留到以后变成无解的死题。

    练子宁沉吟片刻,“但朝廷制造银币,恐怕会引起银价大涨。”

    “少铸勤铸,偷偷的铸,这样涨价的只能是银币!”朱允熥早就预料到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