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04 (第2/2页)
三项针对“刻名镣铐”事件,比较容易办到之外,其余三项均属漫天要价!如果政府答应第一项,少年唐汉党不就成为能够威胁执政党地位的在野反对党,那还不翻了天!假使总统兑现第二条,虽说警务部有过对高瑾三人欲擒故纵的成功先例,但能百分之百地保证杨惠娟等不乘机逃跑吗?最为过分的还数第四项,明摆着前三项全是十人共同商定的,却硬说仅为杨惠娟个人意见,分明想留赖帐的活口。这必定是叶琼璋的主意,她并不甘心政治和解,还想捣乱!当然里面也有杨惠娟一份,想必她也还要再看看形势:形势有利就把政治和解进行下去,形势不利则借集体之名坚决反悔,以免戴上叛徒帽子。 令李哲原不爽之处,还不仅限于工作层面,生活层面也是重要一面。杨惠娟这些条件一提,政府拒绝,他俩没有未来自不用说。但若政府同意,在李哲原看来,两人之间原本坚实的爱情基础仍会崩塌。按霍总统条件,获得自由的杨惠娟是位获得新生的迷途知返少女,自己对她倾注的爱情,既含爱慕更有关怀,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但按杨惠娟的条件,获释后的她会是国内重量级反对党领袖之一,自己目前还略显高大的身形,就将被比得渺小之极。即使她依然同意与自己交往,也总显得要多别扭有多别扭。更何况近来为弥合她与叶琼璋的内部分歧,自己已把恶人做下,也许连产生别扭的机会都没有。 “唉。”分析至此,李哲原不由一声长叹。他毕竟只是个案件具体经办者,无论分析出什么结果,都无权处理杨惠娟的谈判条件。能做的只是,将其详详细细地汇报到最高层,等候最高领导们的决断。 六十七 霍玉辰在6月29日(星期二)收到李哲原内容详尽的报告,并无大失所望的感觉。相反,他为杨惠娟非但没有顽固到底,反而竭尽全力说服同伴与政府对话,而感到欣喜。万事开头难嘛,既然杨惠娟从不理会、不接触的立场上走了出来,只要自己在以后的政治和解进程中不犯错误、不走弯路,就不愁这项宏伟的政治工程进展不下去。他这想法倒与杨惠娟不谋而合,也许这就是政治集团(无论其规模是大是小)领袖级人物,普遍具备的政治素质吧。原因不难寻找,无非他们站到了政治制高点上,视野要比一般人开阔得多。 取得良好开端说明什么呢?说明了前阶段党中央决策的政治攻心战略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霍玉辰下了如是结论。成效的取得要靠内因和外因联合起作用,杨惠娟本人固有的温和政治立场和超个人利益的价值取向,是她愿意向政府靠拢的重要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