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7 (第1/2页)
本来袁夫人该上路去扬州,无奈宝贝女儿夜里着了凉,据李嬷嬷说,她不知是不是梦游了,非说凉亭里有个神仙般的英俊少年给她吹奏了【庄子。神仙游】,还说他和她互为知音。 袁夫人卢氏又气又急,可女儿脸蛋红红的,发着烧,还一再恳求母亲千万不要取消清音坊的堂会,还说一定要跟朱老板说给长箫独奏整整半个时辰的时长。看女儿如此乐痴,只好心疼地答应她,以换取她乖乖地喝药。 九月十六的夜晚,秋风扫过一街落叶,夜凉如水。 合肥城中的清音坊里却似盛夏般火热。 杜夔的大力褒奖和一连两天的大手笔堂会吸引了合肥侯国及其附近的名人雅士。大家都要来听听清音坊新曲,尤其是想听那迷倒了雅乐大师杜夔和汝南袁氏的长箫独奏。 此刻,少年”余瑾“的音艺和美貌也已不胫而走。来询问阿曼的人太多,甚至还包括杜夔,朱继无奈,只好和盘托出,原来是临时雇了个外乡少年顶替了阿曼。怪不得这箫吹得如此不同凡响,胜过原来的首席阿曼几个层级。 既然知道了名姓,大家也好奇他的容貌,连杜夔在内,见过的无不赞叹一个少年能如此美貌,关键是美貌中还英姿勃勃,没有一点那些龙阳面首们的娇柔媚态。于是乎,今晚的清音坊就水泄不通了。除了袁氏母女和两位将军兵士包下的三层,整个一层二层都被卖了出去,挤满了各位乡绅豪门,归省的官员,士族子弟,和贫寒雅士。一时间,合肥城里万人空巷。 雅乐骤起,杜夔鉴于长箫受欢迎的程度,把上古名曲《聂政刺韩傀曲》也改作了箫曲,让‘余瑾’ 今晚吹奏。 当一身白衣,手持长箫,带着皮面具的余瑾一曲吹罢,整个沐雪阁里鸦雀无声,静了片刻,随即欢呼声四起。 鲜花,果子,铜钱,碎银,还有瓜子金都纷纷抛向乐台,把负责拾赏钱的小伙计们忙得不亦乐乎。 大家正翘首期待着下一曲,余瑾昨日一吹成名的小雅。鹿鸣。 忽然门口一阵喧嚣,接着人群喧哗起来,闯进来的是一群十多个粗莽汉子,领头的一个穿着宦官常见的纱帽黑服。 看门的伙计拦不住,急忙跑到朱继那里禀报:“老爷,来了一伙爷,自称是京城来的赵常侍,来搜拿逃犯。手里有董公的文书,天子的印章,还有咱合肥侯爷的文碟,他们真的有权力搜查任何地方。赵爷说让所有伶人,乐人都排成一排,洗净妆容,摘下面具,让他搜检。” "好,我去告诉楼上的乐人。" 朱继可不敢得罪外放办差的常侍宦官们。急急忙忙跑到楼上,告诉了卢氏夫人和杜夔。 同时也告诉了正准备登台吹奏第二曲的余瑾。 余瑾看向下面南侧的入口,一眼就发现了气急败坏的赵常侍。他心里咯噔一下,暗想这家伙命大,居然没被淹死,还居然能这么快追来。 “我不吹了,有些不舒服,先回去休息一下。” 他立刻准备从小楼后面的楼梯下去。不料掀开纱幕,一眼看见了二三十合肥侯国的带刀侍卫守在楼梯口。再也想不到这个赵阉宦竟然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动用了侯国的士兵包围了清音坊。 化名余瑾的周瑜不知道,这两天他在合肥城里挣盘缠,那落下巢湖的赵常侍一行人也没闲着。 甫一落水,所有的酒就都醒了。会水的兵士帮着不会水的,加上后面的船并未起火,折腾到天光放亮,一个个落汤鸡般的兵士和赵常侍坐在船上检点人员。周瑜和他的白马跑了,剩下一匹黄马和他的包裹盘缠。他们有六七个人不知所踪,看来是淹死在巢湖里了。 剩下的十七个人挤在一艘船上驶到岸边。赵常侍联系了官驿,六百里加急送信去洛阳。自己则带着残部拿着早就准备好的文书,沿着湿漉漉的马蹄印子一路追了下来。 从巢湖上岸到洛阳只有一条官道可以驰马。兵荒马乱的年代,本就没有多少商贾旅客,顺着马蹄印迹,可以判断出周瑜是进入了合肥侯国的都城合肥城。 赵常侍十分狡猾,他猜到周瑜,也就是他认为的‘余瑾’ 没有钱,肯定进城是投奔亲友。所以一到合肥就直奔侯府,让合肥侯封锁城门,并拨给他两百兵丁,进行搜索。合肥侯可不敢惹天子和董氏派来的人,只能照办。 走在合肥的大街上,忽然见人头攒动,有头有脸的名士乡绅们都朝着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