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85 (第2/2页)
甲。 他连夜构思了军法九条,简单易懂,作为约束军纪的凭据。另有装填及发射火枪的十个步骤,条理清楚地写出来,方便熟练训练。 一时间张宁觉得自己还是能写兵书的军事理论家,这些章法文字,加点废话阐述,写本兵书毫无压力。回想起来,明代有些军事家其实也是同样的文官,被发配边疆督军一阵子,干了些事然后文章写得又熟,提笔写两本兵书没什么好难的。 百六十章奉天讨贼 两个月后已进入夏末,除了天气更加炎热,以及稻田里的谷子由绿色变成黄色、沉甸甸的谷穗让庄稼弯了腰,山里的景色和张宁刚来时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在这里,就算是冬季也是满山绿意。 进攻山匪的期限已到,训练完成的全副武装的人马已经在村外的草场上聚集。很多村民在村口围观看热闹,张宁带着随从出来时,也看到了自己忙活了两个月的成效。不管怎样,至少这支人马更具有观赏性。一色的军服和铁盔、整齐的队列;车架上的子母炮洋溢着钢铁特有的力量感,士卒们手里的火绳枪的崭新枪管泛着金属的光泽。他们看上去就仿佛从远古狩猎时代的人群跃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然军队不是用来表演的,张宁更希望看到他们投入战斗后的效果。 过得一会儿,姚和尚也从村子里出来了,他身上挎着一把长剑,步子稳而急,加上魁梧的身材让他的形象孔武有力。张宁迎上去拜道:“时机已经成熟,只待舅舅下令。” 不管怎样,凤霞山时姚和尚的地盘,张宁一向尊重他的权力和威信。虽然按照辟邪教的等级,张宁身边的秋叶也比姚和尚要高。 姚和尚拱手回礼,并未说话。他站在路上不动声色地看了一会儿草场上的人马,忽然转身解下佩剑递到张宁面前:“这次征讨山匪,由你来号令,凡不听军令畏惧不前者可斩于阵前。” 张宁愣了愣:“我只负责训练众人使用火器,从来没打过仗。” 姚和尚什么也没说,从后面的人手里接过一面旗帜来,双手一抖,只见上面写着四个字:奉天讨贼。 张宁遂接了过来,命人挂在旗杆上树了起来。他走到韦斌面前,回顾旁边站着的十排人马,心道:虽然自己是个文官,毫无战场经验,但如此精良的装备去对付一帮山贼,如果还打不赢的话,好像有点没道理。 想到这里,他便不多推辞了。 姚和尚不去,随行的有老徐和姚二郎,还有这支人马的百户长官韦斌。老徐以前就是武官,现在又是自己人,张宁心里多少有了点底,如果有什么战场常识性错误,老徐应该会提醒。作为一个文官,有时候会兼职武将的活,这在大明朝也没什么好稀奇的。 这场讨伐复仇行动蓄谋已久,但到现在也没得到任何奇谋妙计,一切都是常规准备。在出发之前,凤霞山已经派细作详细打探了匪山的地形,并伏下人盯着他们的行踪。出发后也没刻意保密,子母炮在大明朝虽然算轻炮,却也有三四百斤重,只能走大路用马车拉。上路后张宁又派出一支十二人的小队,在大队前面十里远分散先行,为防万无一失。 好在这几天天气晴朗,炎热了一点,却能更好地保障火器的使用。 匪山距离凤霞山约一百余里,张宁的人马带着八门车载子母炮和几辆辎重车从大道行走了两天,次日临近黄昏时到达目的地附近。大白天的一百多号人在大路上,无法隐蔽行踪,甚至于队伍前方还有一面“奉天讨贼”的旗帜高高挂着,可以猜测贼人应该已经察觉了,但是不知道那些人有没有识字的。 当天已近旁晚,张宁遂询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