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70 (第2/2页)
>帮人打下手怎么了,那是热情友爱众人脑洞全开的同事也认真的开始看视频。接替男神的那个人,从一个小架子上,取下了一只一只有点像是画笔的笔,在墨汁中轻轻点了点,黑色的墨汁像是乳燕投怀一般迅速的爬上笔头,形成黑色与白色的交织。莫名的……好有艺术感。那沾着墨汁的笔移动到了白纸上,以大家前所未见的手法捏着笔,让笔于纸面几乎成九十度。一群智商太高的物理帝纷纷开始科普,墨水、粘稠度、引力、动物毛之间的物理学关系,延伸到了这种握笔角度的必要性。柔软的笔头在触及白纸的一瞬间,突然给人一种刚硬的感觉。等再一眨眼,一个弧度饱满的,点就出现再了大家的面前。白纸黑字,那个点是那么的显眼。稍作停顿后,那只笔再度动了起来,画面呈现出两部分,一部分是正面,拍摄了宁桦挥毫的姿态,那长得笔直的身形,笔直的笔杆,一种堂堂正正的气势酝酿其中。仿佛什么都不能压弯写字者的背脊,什么都不能让那只笔直的笔倾斜。而毛笔的婉转之姿,却略微柔和了其中的“直”,让这份堂堂正正中飘散着一股中洒脱的排异之感。写字的姿态夺人眼球。写出来的字也是那么的让人舒心。作为华夏人,总是喜欢在第一次这样的比较有意义的情况下,讨个好彩头。宁桦没有写在书法界颇有重要地位的永,而是写了一个福。一个行书的福。目前为止只看过各种印刷版的观众们,立刻对这个人书写出来的字觉得那个叫亲切啊。无论是什么字体,什么文字,在写得标准清晰的情况下,略带一点连接和“潦草”,会给人一种很写意好感。那是人带出来的人情味。不是印刷体能代替的好感。书写的人把比搁在旁边一个手指一样的小架子上,然后笑着展示给大家看。同时字幕也打出来了。很多人就宛若看到之前的招财进宝一样,眼睛亮了一下。这个字的解释就一个意思,它包含了人生一切的美好……话说,这个是不是也是贴门口的?有了招财进宝的前科,大家这回的脑洞很一致,可偏偏还对了!等到后来对联、双喜字、年画、窗花、门神这些出来的时候,全宇宙已经全部形成了一个惯性思维——华夏喜欢把好寓意的东西贴门上。额……其实就结果来说完全正确。接下来就是“永”字。然后宁桦又连续写了很多“国泰民安”“家和万事兴”“年年有余”等。最后再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正是宁桦放在空间里的第一首诗,目前最广为人知,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春晓”。这回都不用字幕备注,九成九关注华夏的人都不会不认识春晓。不过这回的春晓都是竖着写的。本以为这只是艺术形式而已,没想到后面来了备注,这还是有历史典故的。据说华夏以前并没有发明纸张前,是用篆刻的方式在一种植物上进行记录书写的。那种植物的纹理是竖着的。华夏也就有了竖着写字的习惯。不过历史是发展的,后来有了变化。这种情况不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