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年代:恶毒婆婆不恶毒 第21节 (第2/5页)
扭动着。 唱的是什么,谢兰兰也听不太清楚。村里的孩子几乎都围了过来,闹哄哄的。不过就算没有他们,估计也听不懂。谢兰兰从小就听,听了十几年,从来没有听清过。 不过也正常,这些人本也不是真正的唱戏的。都是过年的时候凑个热闹而已,他们没有认真唱,大家也没有认真听。 一直等到这轿子从村头走到村尾,大部分上了年纪的人都回去睡觉去了,比如宁父宁母。小杨村没有守夜的习俗,但孩子们却明显不想回家。所以轿子周围还是热热闹闹的,倒是很有过年热闹的气氛。 谢兰兰估摸着时间,回屋子里把年前给他们做好的新衣服拿出来放到他们床头。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真正的新年。这边的习俗,大年初一穿新衣。 第二天一睁眼,又是新的一年。 这个正月过得很快,不停地有人来宁家拜年。宁长清初二回来的,只待了一晚上,初三就走了。然后就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亲戚朋友,哦,对了,路宏量初二的时候也来了。 宁家人一边按部就班的过着日子,一边等待着饥荒的来临。 第55章 :旱灾开始 又到了六月份,谢兰兰重生回来整整一年的时候,饥荒正式席卷了南方。这一次的饥荒在北方就蓄势待发已久,来的时候更是来势汹汹,不容小觑。 谢兰兰回了红河村一次,比起小杨村,红河村的情况就差了很多。不过好在谢兰兰提前回家通过气,村长当初又听了杨建军的劝,种了不少耐旱饱肚子的粮食,至少还能有些收成。 在四五月份旱灾还没有到最严重的时候,红河村还组织了村里的大小伙子们,去临近的河里挑水,回来浇到田里。因为地里的粮食比较耐旱,也不用天天浇,所以即使在吃不饱饭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的情况下,他们也勉强还能撑住。等到了六月份,旱灾变得更加严重,河里的水流也细了很多,挑水浇也不现实,索性就直接把地里的粮食都收了上来分了。虽然不多,但省着点吃,还是可以撑到下一次分粮的。 小杨村同谢兰兰一样是外村嫁进来的小媳妇儿们,也都回娘家打听打听了情况。 有几个村子和红河村一样,听了杨建军的话,或多或少种了些耐旱的粮食。所以情况再糟糕,也不至于饿死人。但当初报的产量最高的那个第七生产大队,也就是小杨村隔壁的,南关村,全种了水稻。冬天的时候只下了一场小雪,然后逐渐减少的雨水,更是让那一亩亩的水稻彻底被晒死。放眼看过去,一片片的水稻倒在地上,干瘪的只剩下一层壳,根本不能吃。别说是上交给国家粮食了,就是自己村里人吃都不够。 当初得意洋洋的大队长,如今也不得不低下了头。现在,他再也不复当初的骄傲,反倒是脸色灰白,连话都不敢说。听说,他在他们村里已经半点威信都没有了。村里人恨他入骨,巴不得往他门口泼粪,即使是走在路上,都有人在他身后吐口水。 小杨村也在六月初的时候分了粮。基本上都是粗粮了,只有少少的细粮,每人只有一两斤。但好歹粗粮能饱肚子,现在,人们也不求细粮,只要能不被饿死,就好了。离下次收粮,还有五六个月,省着点吃,还是能撑得过去的。 但现在旱灾已经这么严重了,即使是种粮食,收成也难说。下次收粮只会收的更少,分的也更少。看的远的人家,现在就已经节省到极点了。往粮食里头多放点水掺点野菜,说不定还能剩点留着到下次分粮后吃。 宁家这次分到的粮食比去年就少了不少,只分到了七百出头的粮食。而且基本都是番薯和玉米之类的,虽然饱肚子,可吃的多了,烧心。但宁家提前买了一千多斤粮食在地窖里头,现在心里头一点也不慌。这买粮食的钱是两家平分,宁父出五十,剩下的一家出七十五。 两兄弟都是有国家补贴的人,自然都能拿的出这七十五。不过通过这件事,谢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