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7 (第2/2页)
/br>四爷说道:“唐史中记载,李世民在位时之所以能出现贞观盛世,离不开他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的用人政策。他也曾言,‘于兹十有馀年,斯盖股肱罄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心,以致于此。’而为了表彰这些功臣,命阎立本绘画于凌烟阁。儿臣觉得,这种崇重功臣、能臣的精神是值得借鉴的。”康熙听了饶有兴致的敲了敲桌子,说道:“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古往今来少有睥睨者。不过这崇重功臣,能臣原本就是明君之选,只是能做到他那样毕竟少数。”一时也是感慨良多,哪个君主不希望自己治下能是个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他少年登基,接手的本来就是个烂摊子,亲政前受制辅政大臣,接着又是三藩台湾多年征战,这也不过才太平没几年,要说盛世却是远远达不到的,如今的国库早就已经见底了,别说西北问题不断,就是随便遇上个灾荒都能让朝廷喘不过气。可底下的臣子也都不是傻子,朝廷的难处都是看在眼里的。可当年封功封赏尤在昨日,臣下们就是一点也不体谅,装傻充愣倒是一个比一个厉害。这会听了老四的话,可行倒是可行,就是跟臣子的情分只怕是要更淡了。四爷见皇上脸色不好,立马离座跪下,“儿臣不孝,让皇阿玛作难了。”康熙收敛神色,摆了摆手,把老四叫起,“这不关你的事。你的这个想法很好,不为别的,这个恩典对那些有功之臣可比任何赏赐都要来的看重。要说在宫里开辟个场所来做这件事,倒不如在宫外,修建一个祠堂,年节祭祀不止受满朝文武的跪拜,就是百姓也不拦着。”这个动静可就大了。第13章康熙想了想又说,“就建在德胜门外,前海不是有几处地方不错。”那岂止是不错,王公大臣聚集的地儿,非皇上赐的那可真是有钱都买不来。内阁大臣蔡禾廷这才问道:“既然是祠堂,又该叫什么。”意思是让皇上赐名。“你们都畅所欲言。不拘是人品德望,为官清正廉洁,军功也好,别的什么功绩也行,总归是要能让满朝文武信服。”四爷和十三爷不约而同说道:“贤德祠。”“忠良祠。”康熙把这两个名字一琢磨,“就叫贤良祠。”竟是把两个名字中和一下,更具有深意。“若璞拟旨。”一旁的蔡禾廷这便坐到书桌前。“朕大概说个意思,你斟酌用句。”康熙边踱步,边说。大意就是皇帝为了感念先人在打江山的时候做出的牺牲和贡献,特地建祠以香火供奉其牌位,往后但凡有重大祭祀活动,皇子阿哥们必亲率八旗王公大臣前往祭拜洒酒。除此之外,再有建功立业者,其百年之后也可将牌位奉入贤良祠,受万世香火。如此殊荣,一点不亚于升官赐爵。四爷心里鼓动不止,他是再没想到皇上真的会这么做。这之后在场的几人又一起提名了几位早年在入关时的功臣名将,待大朝时再向百官公布,不在话下。而剩下的就是这督建祠堂之人。“胤禛你说说看,这个任务交给谁合适。”这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是要在皇阿哥中挑个主事的。而既然是问四爷,显然就不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