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被遗忘的穆勒 (第3/6页)
每周一前往当地的战俘信息中心,提供战俘的姓名,编号和所在地,选择物资,支付相应价格。战俘信息中心将他们按照地区粗略归纳好在周三发给瓦尔塔,科孚诺,伊纽瓦等战俘营,我们接受到后再另行通知。财务处的万莎和她的姑娘们每个月统计一次物资券的价值总额和物资的实际价值,差价作为盈利,上报政府申请补贴。据万莎估算,这项政策每个月可以稳定给瓦耳塔提供三万以上的额外收入用以投入到其他基础建设中。“我很看好你们,”中央审计委员会会长安东尼雅·库斯明在详细检查过账单后赞不绝口,“照这样发展,卡扎罗斯人的钱够支付拉瑙卡地区的小学义务教育的伙食费了。维诺格拉多夫,你真是个残忍的天才” “用敌人的钱填饱我们孩子的肚子,”有两个孩子和七个外甥女的万莎·拉比诺维奇笑的皱起鼻子,“简直可以说是浪漫。他们想抹去我们的存在,我们却要在他们的血rou上繁衍生息。柳夏,向您敬礼。” 当然,这些物资券只是系统的一部分,富有的战俘家属依然源源不断的寄来现金和黄金等其他可以轻松贿赂军官的物品。物资券不比真实的物资,一包火腿战俘可以在接到的一瞬间全部吞进肚里也可以慢慢享用,除非特殊情况不会被没收。物资券则不一定,表现不好,军官可以随时在名单上记一笔,宣布“鲍尔莱因,因为你没完成任务,这周的牛奶份额作废。”这下家人的钱打了水漂,战俘依然在监狱里饿着肚子流泪。为了珍贵的回信机会和能及时兑换物资券,囚犯也因此不得不加倍卖力的讨好军官,活的比以前更困窘寒酸。 这项政策同时攻击战俘们本就脆弱的精神。战俘营本就是独立于世俗世界的存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禁地。社会道德没有任何意义,文明和人性每天都在忍受拷问,服从,服从,服从,思考被禁止,战俘们被鼓励,乃至要求睁着空洞的浅色眼睛呆滞的听从命令。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折磨和颠覆性的经历让他们逐渐忘却曾经的身份,那对他们的现在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战俘们离过去的生活越来越远,父母,孩子,妻子,手足的面孔逐渐模糊,原本存放爱和美好生命的空间被瓦尔塔琐碎的规矩和繁杂的生存技巧挤占,奴隶成为唯一身份,慢慢取代了父亲,教授,丈夫,音乐家等等。当他们偶尔内省时,战俘们会惊诧地意识到提供服务,摇尾乞怜,被动的活着已经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生存方式了。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家乡的信件和包裹是唯一的期待。它证明他们没有被遗忘,它证明他们曾今拥有人的身份,它证明在瓦尔塔高墙之外,不论多遥远,都存在一个绿草如茵,没有痛苦的美好世界,那儿还为他们保留了一个位置。杏仁糖,香烟,面包,全都带着记忆里的味道,过去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濒临崩溃之人的幻觉,瓦尔塔并不是全部世界。穆勒偷偷告诉我他发包裹的日子是他最悲伤的日子,他从来都收不到,父母去世,海因茨太小,他在这世上已经孤身一人。他很羡慕埃里希,不是因为包裹的价值,而是他父母寄送的频率证明埃里希没有被忘却。收到包裹在战俘里是件很值得骄傲的事儿,它让爱和思念实质性的传递到战俘手里。而新政策的颁布基本杜绝了囚犯和外界沟通的最后机会,再多的钱也只能换来瓦耳塔干涩无味的陈面包和统一印着战俘营字样的囚服,大多数囚犯这辈子都没机会吃到抹果酱和黄油的白面包,或是穿一次正常的衣服了。 “E7241,E7210,E6123,”肖戈夫坐在七区最外外面的士兵休息室,一边轻点信件一边念念有词。“E3481.......” 我拍了拍年轻列兵的后背,“格奥尔吉·米哈伊尔维奇,我来得不是时候么?” 肖戈夫吓得一激灵,赶快立正敬礼。“不会,您请吩咐。” “大家都在么?”我冲牢房的方向点点头。 “是的,刚清理完,九点以后他们才会去劳动。”肖戈夫看了看手表,“还有半个多小时呢,您要看看我们的卡扎罗斯人么?” 这是个有趣的称呼,“我们的卡扎罗斯人”,瓦耳塔的士兵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用这个词来描述战俘,亲昵中满是鄙夷,好像农民在描述什么牲口。肖戈